我曾經是大醫院的護理師,在臨床服務了幾年。對於醫療護理,我熱愛。因為熱愛,創業後我更專注投入護理醫療品質的管理上。
但在民主與言論自由的環境,越來越多的人輕易對醫護人員隨意的「寫網路負評、投告與威脅」,這些舉動已經漸漸的抹殺一群辛苦醫護人員的熱情。
今年三月,有「引起醫界痛心的判決與公開對醫生不實的評論」案例。
行醫13年的台大整外醫師黃慧夫,十年前替車禍少年進行醫療,治療後5天,少年自行轉院後血管壞死,必須截肢,少年家屬怒告了黃醫師。這場官司,讓他多年身心煎熬,很多醫療研究經費,也因為此案皆被退回更無法升遷,最後判刑四個月,讓他前途近乎全毀。
最後,黃醫師只說了一句:「我不準我的孩子當醫師,這是個不對的選擇,也是個不對的行業。」同時也定讞了這個痛心的判決。
另一個公開不實的評論案例是發生在苗栗縣,一名林姓媽媽(PO網)控訴牙醫,對3歲兒子治療時,帶進上鎖的小房間無理的對待,且用肢體動作將孩童「壓制及言語恐嚇」,導致小孩回家後情緒不穩,投訴了衛生局。
此事引發「網友熱議」,有網友回應「將心比心,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寶」、也有打臉原PO「醫師倒楣,碰到這種家長」。
遭到指控的牙醫診所女醫師則表示,診治過程完全依照牙醫師專業判斷和處理原則。最後經調閱與察辦,牙醫以其專業協助病患,並未有不法恐嚇,也沒有違規的情況。
事實呈現也落幕,但網友的負評(將心比心,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寶)已經造成醫護的專業與熱誠最大的傷害。
事過幾天,上國中面臨會考的女兒看見黃慧夫醫師的新聞來問我:「媽媽,當醫生或護士真的有比較好嗎?妳會不會被告?」
頓時我不知該如何回答,腦中只出現幾個問題...........
1在未來的醫護工作上,是要先救人?還是先救自己?
2這樣為醫療付出到底是對的選擇嗎?
3努力真的人人懂?難道該放棄堅持理念的醫療事業?
這些醫療糾紛事件後,我無法適應這失衡的醫病關係,低潮快二~三個月。
我開始要求同事防禦性的細項紀錄,也要求溝通對話都必須謹慎小心回覆,治療前也必定簽名蓋章。這些流程花了我們團隊更多的心力與時間,我們變得不快樂也沒那麼熱情,但,為了保護自己,不做不行。
五月中,突然有天翻到14年前結婚時與王伯伯的合照(兩週前的一篇文章)。
王伯伯是我照顧96歲老奶奶的兒子,照顧奶奶的當時,我只做了一個護理師都會做的行為,而讓他兩年後南下來參加我的婚宴。婚宴當天他說:「我為了那句話而來的,謝謝妳那天協助我幫老奶奶洗擦澡換衣物。」(那句話:敬酒時,王伯伯對我公婆說,她是好媳婦,請幫我們疼惜!)
這個回憶,讓我在低潮覺醒,頓時發現,只要用心做我們該做的小事,也會讓有些人不自覺的感到溫暖。而我怎能為一點失衡的評論,而放棄一路堅持的理念?與其放棄,不如再試試。
上週,我們團隊也經歷了如同牙醫師類似的網路負評,這個負評的留言處,是由留言客挑中診所製作的「高點閱率與高分享率的」兩則文章而留言負評。
這,是一個打撃,更是一個傷害。雖然事件已經交給律師,正處於處理中,但因王伯伯留下的回饋,讓我選擇正向應對與坦然面對,不受傷、不害怕、更不放棄。
我們醫護人員要的,真的不多!
只要有一點點的體諒、一點點信任、一點點的回饋,我們會更有勇氣的堅持下去。
我仍然選擇相信護理如魔法,希望這魔法,能療癒需要醫療的您,更希望大家一起尊重努力辛苦的醫護人員,讓未來的醫療關係變得更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