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網站頁籤

2018年12月30日 星期日

包場,只為拉起「每個家庭」的共同回憶。一場布袋戲,讓高雄再見傳承與文化。


我相信!每個家都有屬於自己的 紅盒子


一小時影片放映結束後,拿起麥克風說了沒在草稿子上的一句話:「我相信,每個家庭都有屬於自己的紅盒子」。

十月二十四號晚上

高雄的好友說:「Kate ,高雄是否也來辦一下包場呢?」
我:「別鬧了,等等整場只有我們三人,能看嗎?」
好友:「不會啊!最少也有我們三個啊!妳怕什麼?」
我:「好,那就試看看囉!」

於是在10月底的某個週末,我們三人開始聯絡、討論、規劃活動的流程、找適合的影城.......這一切聯絡的訊息不斷的傳來傳去,就為了趕在週一時發佈「高雄紅盒子包場」的訊息。

三天內,確定了場地與日期。也順利在週一發佈了包場的訊息。



美真集的我們!一句話,就答應。


發佈訊息的同時我立馬開會詢問員工們,是否一起參與協助或自願當工作人員,在說明流程和細節之後,孩子們立馬答應。

同時分攤工作,有人負責連絡場地,有的開始準備參加禮,有的聯絡印刷廠,有的開始編輯宣傳的圖片,這一忙就到了活動日。

整個過程其實讓我最感動的是在我公佈活動的當天,員工們當下才知道有一部關於布袋戲的紀錄片叫「紅盒子」,他們沒有多餘的考慮,就答應協助(難道是我的惡勢力作祟嗎?)。


布袋戲如韓劇


公佈活動訊息時客人問我,美真集是整形醫美診所,為何不是辦場美的相關活動,而是辦一場布袋戲的紀錄片呢?

朋友也問,Kate妳確定是布袋戲的紀錄片?什麼動機讓妳想要包場?

包場原因就只有一個,想藉由布袋戲紀錄片拉起「每個家庭那曾經共同的回憶」。

我常聽我爸說在他們小時候的布袋戲,就如同現在的「韓劇」一樣的風行受歡迎,在當時的生活排隊看布袋戲,是件非常流行也重要的事。

「布袋戲的人物」就如「韓星」一樣,每個家喻戶曉,大人小孩人人皆知,能說的出「戲偶角色」的名字是件再平常不過的事。

孩子們吃飽衝去戲台前佔位置,而老人家也拿著板凳去擠位,這樣的動機就如同在電腦前搶五月天演唱會的門票一樣,強烈與期待。

但這畫面(戲棚下看布袋戲),到底有多久不曾見過?而也隨著時代的改變,這一部紀錄片也得花上快十年才拍攝完成。

回憶的意義


7點,紀錄片準時放映,大家帶著家人排隊入場走進映廳,挑好坐在紅色的席座上,整個放映過程坐在邊角的我,感受著每個人投入在紀錄片的表情。

有回憶,有感動,有思念,有珍惜。

結束後,有個客人來跟我說:「謝謝你們包場,我已經十多年沒跟爸媽一起看電影」; 又有個朋友說:「這紀錄片讓我懷念,我的父親」

也許,科技會讓「傳統」逐漸消失 ; 而快速和多變,也讓「文化」的傳承保留變得更難。而這些當下的回饋讓我明白,至少因為曾經的一場活動,讓我們一同參在每個家庭的一次回憶中。





緣分聚集


因為這一場活動,凝聚了高雄的友情,也讓一群不同領域的人聚集在一起:因為這場活動,更拉近了中北部好友的情誼(高鐵的來回票價都比電影票貴)。因為這場活動,讓大家心中的那個家,共同找到一個回憶。

這不只是一場包場的活動,而是每個家庭找記憶與回憶的二個小時。